English

申奥──北京卷土重来

沈志凌 张健
1998-12-22 来源:生活时报  我有话说

1998年11月25日上午,北京市市长贾庆林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向中国奥委会主席伍绍祖递交了举办2008年奥运会申请书,北京再一次向神圣五环伸出了双臂。中国奥委会主席伍绍祖在接受申请后说:“大家都知道北京市曾申办2000年奥运会,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以两票之差没有成功。北京市经过慎重研究,今天又向中国奥委会提出了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中国奥委会对此感到极为高兴。此前,不少国内人士和国际体育界朋友曾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示希望中国举办奥运会。”

打不开的五环情结

实际上,这次申奥还要从去年的八运会说起。1997年10月12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抵达中国参加第八届全国运动会的开幕式。抵达的当日,他便在发表的公开致词中表示:“希望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有更大的贡献”,并在上海与伍绍祖亲切会晤。敏感的体育记者立即嗅出了味道,普遍预测中国有可能再次申办奥运会并且地点十有八九定在上海。因为为了迎接八运会上海共新建、改建了38个场馆,总建筑面积达到70万平方米、投资56个亿,以八万人体育场为代表的一批场馆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大大超过了承办全国性运动会的要求,再上双向寻呼系统、综合业务数字网、国际交互网等先进通信技术的使用和成功举办东亚运动会的组织经验,上海的软硬件水平都已具备了申奥的资格。

就在北京正式提出申办的前一两个月,《体坛周报》、《体育博览》等多家媒体已经作起了一些热身性报道。据《体坛周报》的《中国申办奥运人气上升》一文透露:“9月18日,在汉城举行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新闻发布会上,萨马兰奇已向韩国记者宣布,中国正在考虑申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申办城市初步定在上海。”而《体育博览》则以《中国申办奥运的四大问号》为题连珠炮似地发问:该不该再申办?2008还是2012?北京还是上海?申办,比拼什么?全文洋洋洒洒,披露申奥内幕,质疑竞争的公正性,并为申办者提供了不少极具真知酌见的建议,用心可谓良苦。最终北京的入围可能出乎了人们的意料,不过不论哪个城市申办,圆的都是中国人的奥运梦。

“忘记历史则意味着背叛”,1993年9月23日那个心碎夜恐怕很少有人会忘记,当宣布悉尼成为2000年奥运会主办者时,萨翁的脸上挂满笑容,北京申奥代表团魂断蒙特卡洛。历时三年艰苦卓绝的申办工作成了“重在参与”精神的最佳范例,20余万字的《申办报告》没能打动半数的奥委会委员,十拿九稳的同盟军在会场上临阵倒戈,国际奥委会考察团离京时留的那句“祝你们走好运”真的成了说说而已,令人不敢相信是英国前外交大臣赫德竟然公开对国际奥委会事务指手划脚,说在北京举行2000年奥运会是一个“坏主意”。所有的这一切一切都在中国人的心里打成了结,平静如水的表情根本无法掩饰心不甘、意难平的压抑感觉,这可以在以后几年媒体不断安排关于悉尼奥运会筹备工作的问题性报道中得以验证。

手握王牌心不慌

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最杰出奖并不是萨马兰奇的,而应颁给美国商人尤伯罗斯,奥运会在他的手中摇身一变,奇货可居,一改往日灰头土脸的甩货形象。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市民们可能现在还在埋怨市政府的无能,因为1976年该市举办奥运会带来的10亿美元债务预计要到2003年才能还清,这就是历史上的“蒙利特尔陷阱”。而尤伯罗斯让这种历史已经一去不返,由他经营的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首次出现赢利,纯利润达到2.5亿美元。之后的奥运会届届赚钱,就连还未举行的悉尼奥运会也已经从转播权和广告两项收回了15亿美元的投入。水涨船高,随着申办城市的激增,申奥的较量达到了白热化程度,越来越多的“非体育因素”掺杂其中,奥运难免六根不净。在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道路上,北京将会碰到日本大阪、南非开普敦、加拿大多伦多、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等八九个对手城市。其中大阪和开普敦将扮演拦路虎的角色。经济实力雄厚的大阪是最早提出申办的城市,在今年2月的长野冬奥会,大阪便不失时机地进行了大力宣传工作,良好的市政建设、通讯设施、服务网络和体育场馆在申办天平上变成了沉甸甸的砝码。相比起来,开普敦则显得更为可怕。在1997年9月4日,也就是2004年奥运会举办权投票的前一天,支持开普敦的非洲集团与雅典达成了秘密协议:如果开普敦被淘汰,那么非洲国家转而支持雅典,作为回报,雅典及其支持者将在讨论2008年奥运会举办地时支持南非。洛桑会议后,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感慨地说:“我不知道有哪些国家将参加下次申办,但我可以肯定获胜者将是南非。”开普敦的另外一个重要优势就是非洲从未举办过奥运会。人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开普敦在起跑中已经领先了。

与以上城市相比,北京也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奥委会主席伍绍祖认为:首先,在亚洲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的遭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同时,中国的政治局面稳定,经济仍然持续发展。其次,北京这几年在城市综合治理建设方面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相信到新世纪的2008年,北京将会成为一个更加富有历史文化魅力和现代气息的国际大都市。第三,在奥运大家庭中,中国愈来愈受到世界的关注,国际威望不断提高。第四,2000年奥运会在澳洲举行,2004年奥运会在欧洲举行,2008年奥运会应该在亚洲或非洲举办,而且北京有过申办奥运会的经验,体育场馆设施等方面的条件相当不错,完全有条件承办2008年奥运会。

除此之外,笔者还为北京找到了第三点优势:第一,北京刚刚获得了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主办权,而2008年奥运会花落谁家也将在2001年揭晓,这届大运会如能办得圆满成功、滴水不漏,将成为申奥的重要参数。第二,1993年北京输得委屈,能够锲而不舍,继续申办,很有可能赢得委员们的同情,在感情上占了上风,或许雅典在这方面体会得最深。第三,五年前的国际政治环境已经今非昔比。随着克林顿总统访华、江泽民主席成功出访俄罗斯和日本,我国的对外关系大有改善。

申办,悄悄拉开序幕

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这次申奥既没有利用媒体大造声势,也没有举行群众性的大型活动,更没有对申奥与否进行反复论证,这些都表明中国的申办活动更加成熟。

当北京宣布申办2008年奥运会之后,各家媒体并没有像五年前那样兴高采烈地围绕这件事大作文章,多数只是刊发了这条消息和介绍了新闻发布会上伍绍祖的答记者问。《体坛周报》刊登了《北京申奥今非昔比》的分析性文章,并谨慎的放在四版的位置。的确,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以静制动,低调处理倒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北京市市民对申奥的态度既不是1993年时的热血沸腾,也没有因此而漠然视之。市民们大都选择了冷静。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九成的市民表示坚决支持北京市申办2008年奥运会,认为举办奥运会能够加快北京发展的步伐,在国际上树立北京的崭新形象。也有大约十分之一的市民认为,如果没有健全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举办奥运会就极有可能变成赔本的买卖,申奥无异于打肿脸充胖子。

与国内的悄无声息相比,北京申奥的消息在国际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有意申办同届奥运会的韩国11月23日召开内阁会议决定放弃这一计划,改而由南部城市茂朱申办2010冬奥会。对于北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因为韩国总统金大中曾公开表示,如果釜山退出,韩国将全力支持中国申办。日本媒介在北京提出申办后评论说:“北京对于大阪来说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而且在许多方面都占有有利因素。”加拿大籍的国际奥委会执委庞德11月27日表示,中国的申办肯定会使竞争更加激烈,他对多伦多的申办前景担忧。据外电报道,美国已公开表示支持中国的申办,因为美国希望申办2012年奥运会,但奥运会不可能连续两届在北美洲举行。

看来,北京的开局还算比较顺利,但申奥工作的“非体育因素”难以预测。正像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在中央电视台《五环夜话》中所说的,近几届奥运会的主办者都不是被公众原先看好的,也许北京宁愿作一匹“黑马”。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